尽管变频器损坏电机的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,但人们仍然不清楚造成这种现象的机理,更不用说如何预防了。
变频器造成电机损坏
变频器对电机造成的损坏包括两个方面:定子绕组损坏和轴承损坏。这种损坏一般发生在几周到几个月内,具体时间与变频器的品牌、电机的品牌、电机的功率、变频器的载波频率等多种因素有关变频器、变频器与电机之间的电缆长度以及环境温度。电机的早期意外损坏给企业的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这种损失不仅是电机维修和更换的费用,更重要的是意外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。因此,在使用变频器驱动电机时,需要对电机损坏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。

变频驱动与工频驱动的区别
要了解交流电机在变频驱动条件下更容易损坏的机理,首先需要了解变频驱动电机电压与工频驱动电机电压的差异。然后,了解这种差异如何对电机产生不利影响非常重要。
变频器的基本结构包括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两部分。整流电路是由普通二极管和滤波电容组成的直流电压输出电路。逆变器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为脉宽调制电压波形(PWM电压)。因此,用变频器驱动电机的电压波形是脉宽变化的脉冲波形,而不是正弦电压波形。用脉冲电压驱动电机是电机容易损坏的根本原因。

逆变器损坏电机定子绕组的机理
当脉冲电压通过电缆传输时,如果电缆的阻抗与负载的阻抗不匹配,则会在负载端发生反射。这些反射的结果是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,从而产生更高的电压。该电压的幅值最高可达直流母线电压的两倍,大约是逆变器输入电压的三倍。施加在电机定子线圈上的峰值电压过高,会对线圈造成电压冲击,频繁的过电压冲击会导致电机过早失效。
变频器驱动电机的实际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,包括温度、污染、振动、电压、载波频率、线圈绝缘的制造工艺等。

变频器的载波频率越高,输出电流波形越接近正弦波,从而降低电机的运行温度,延长绝缘的寿命。然而,更高的载波频率意味着每秒产生更多的峰值电压,对电机的影响更大。图 4 显示了绝缘寿命随电缆长度和载波频率的变化。对于200英尺电缆,当载波频率从3kHz增加到12kHz(4倍变化)时,绝缘寿命从大约80,000小时减少到20,000小时(4倍变化)。
电机温度越高,绝缘寿命越短。当温度升至75°C时,电机的寿命仅为50%。变频器驱动的电机,由于PWM电压中高频成分较多,其温度比工频电压驱动的电机要高很多。

变频器损坏电机轴承的机理
变频器损坏电机轴承的原因是轴承中有电流流过,而且这个电流处于断断续续的接通状态。断续接通的电路会产生电弧,烧坏轴承。
通讯电机轴承中流过电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。一是内部电磁场不平衡产生的感应电压。其次,高频电流路径中的杂散电容造成。
理想的通信感应电机的内部磁场是对称的。当三相绕组电流相等且相位差为120度时,电机轴上不会感应出电压。然而,当逆变器输出的PWM电压导致电机内部磁场不平衡时,轴上就会感应出电压。电压的大小范围为 10 至 30V,具体取决于驱动电压。驱动电压越高,轴上的电压越高。

当电压超过轴承中润滑油的绝缘强度时,就会形成电流路径。在轴旋转过程中,在某一时刻,润滑油的绝缘会中断电流。这个过程类似于机械开关的通断过程,会产生电弧并烧毁轴、球和轴碗的表面,形成弹坑。如果没有外部振动,小弹坑不会产生重大影响。但如果有外部振动,就会形成凹槽,极大地影响电机的运行。
另外,实验表明,轴上的电压还与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基波频率有关。基频越低,轴上的电压越高,轴承损坏越严重。

在电机运行初期,润滑油温度较低时,电流幅值在5-200mA之间,这么小的电流不会对轴承造成任何损坏。但随着电机运行一段时间,润滑油温度升高,峰值电流可达5-10A,会产生电弧,在轴承部件表面形成小凹坑。
电机定子绕组的保护
当电缆长度超过30米时,现代变频器将不可避免地在电机端产生峰值电压,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。防止电机损坏的办法有两种:一是采用绕组绝缘耐压较高的电机(一般称为变频电机),二是采取降低峰值电压的措施。前一种方法适合新建项目,后一种方法适合改造现有电机。

目前,电机保护常用的方法有四种:
1)在变频器输出端加装电抗器:这种措施比较常用,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方法对于较短的电缆(小于30米)有一定的效果,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。
2)在变频器输出端安装dv/dt滤波器:该措施适用于电缆长度小于300米的情况。价格比反应釜略高,但效果明显提高。
3)在逆变器输出端加装正弦波滤波器:此措施最为理想。因为这里将PWM脉冲电压转换为正弦波电压,电机在与工频电压相同的条件下工作,彻底解决了峰值电压的问题(即使电缆很长,也不会有峰值)电压)。
4)在电缆与电机接口处加装浪涌电压吸收器:前述措施的缺点是电机功率较大时,电抗器或滤波器的体积和重量较大,价格较高。另外,电抗器和滤波器会造成一定的电压降,影响电机的输出扭矩。通过使用变频器浪涌电压吸收器,可以克服这些缺点。